编者按:《今日柳州》2025年第2期刊发柳南区委书记肖源署名文章《坚持实干为要、创新为魂、奋斗为荣 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》,全文如下:
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、壮大实体经济、发展现代制造业高度重视,多次发表重要讲话、作出重要论述,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。推动高质量发展,是党中央、自治区党委作出的重要部署,是柳州加快破局求变、突围求进的迫切需要。柳南区是广西传统工业大区、物流大区,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得天独厚。必须锚定党中央、自治区党委、市委系列决策部署要求,聚焦自治区“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”建设战略任务和柳州“推进新型工业化、发展新质生产力、建设制造强市”战略目标,围绕“工业立区、物流兴区”发展思路,坚持以构建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方向,以河西高新区和柳州铁路港建设为载体,以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、RCEP示范项目集聚区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“三大园区”建设为带动,扎实推进“一体两翼三园”建设,全力塑造柳南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优势,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积极贡献。
一:坚持实干为要,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干实业、大抓工业、大兴制造业上来
坦途是走出来的,事业是干出来的。推动高质量发展,实干是唯一出路、不二选择。柳南区必须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,坚持把大干实业、大抓工业、大兴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,朝乾夕惕、克尽厥职、久久为功。
一是坚持大干实业,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是推动柳南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、关键之为,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支撑。我们将坚持实体经济当家,坚决摆脱劳民伤财的“形象工程”和“政绩工程”,推动经济发展脱虚向实,切实把精力放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上来。重点是加快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、先进制造业为龙头、现代服务业为牵引、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,大力发展设施农业,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,稳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,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提质、新兴产业培育三年行动,加快推动工程机械、汽车制造、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全链条向新能源、电动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。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,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,积极壮大多元化消费场景,有序推进“产销分离”“主辅分离”“工贸分离”,以更加高效的经营服务平台推动形成新的增量。
二是坚持大抓工业,扎实推动二产“接一连三”。工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“主战场”“主阵地”,是柳南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所在,也是优势所在。但今天的优势不会自然变成明天的胜势,只有不断积蓄优势、放大优势,才能巩固优势、形成胜势。我们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,以工业武装农业,用制造牵引服务,推动三次产业相互嵌入、相互赋能、相互成就。进一步廓清强工业、兴产业、促发展的全链条思路举措,持续放大柳南区“工业基础好、体量大,产业生态完善、配套半径优良、供需关系和谐、物流网络畅通”等先发优势,扎实推动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、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,加快形成引领性的决胜力量,切实以工业的高质量发展,辐射带动全区经济平稳有序增长,努力形成“一花绽放、满园飘香”的发展局面。
三是坚持大兴制造业,着力挺起柳南制造“坚强脊梁”。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,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筋骨,筋骨强健方能行稳致远。柳南区将充分利用河西高新区和柳州铁路港这两个重要载体,不断吸引各类专业市场、加工企业、贸易主体集聚发展、聚链成群、集群成势。依托柳南区物流优势,以全面接管柳州铁路港为契机,想办法在现有政策条件下,加快推进闲置土地综合利用,探索在铁路港内开展产业用地混合供给、兼容开发。同时以“物流枢纽+产业集群”模式,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资源,进一步强化“硬联通”、提升“软联通”、畅通“微循环”,持续以物流集聚优势助推柳南制造“抱团出海、向海图强”。总之,柳南区将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牵引,扎实推动工业和物流这两颗“明珠”,在柳南交相辉映、相得益彰。
二:坚持创新为魂,切实以创新的思维和举措大优环境、大抓招商、大干项目
发展靠产业,产业靠项目,项目靠招商,招商靠环境。柳南区将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,以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和更加开放的理念,大胆闯大胆试,扎实优化营环境、加快招商引资、推进项目建设,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柳南实践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。
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夯实招商引资基础。优质的营商环境,既是吸引力、竞争力,更是生产力、驱动力。聚焦企业发展、项目建设需求,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开展并联审批、现场联审,进一步打破部门壁垒,强化跨部门的协同机制,优化审批流程、提升审批效率,着力打造高效的政务生态。用好“工业110+”“区长直通车”等涉企服务工作机制,以最大的诚意、尽最大的努力,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、多层次的优质服务,确保广大客商“来了就想留,走了还想来”。土地、人才、金融、物流、用能等方面的成本,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选择落地。柳南区在这些要素保障方面,既有优势,也有短板,特别是土地和物流方面,柳南区将成立专班重点研究推进,着力降低企业综合成本,为高质量发展接续拓宽空间。同时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,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,妥善处置矛盾纠纷,规范市场竞争秩序,重拳打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,确保广大企业家在柳南放心投资、专心经营、舒心生活、安心发展。
二是持续创新招商模式,打牢项目建设前提。当前,依靠优惠政策的传统招商模式内卷式竞争严重、日渐乏力,需要因时而变、与时俱进、开拓创新。柳南区将大力实施以商招商模式,用好政企联合招商工作机制,充分发挥头部企业、重点企业和地方商会、行业协会的辐射带动作用,梳理上下游关键环节、目标企业清单,制作产业链招商“全景图”按图索骥,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企业落地集聚,扩大产业集群效应。大力实施资本招商模式,探索与头部投资机构合作,吸引更多基金和社会资本参与,通过“基金+项目”“股权投资”等方式挖掘潜力项目,吸引优质企业。大力实施驻点招商模式,坚持借船出海、借梯登高,主动加强和市级招商部门以及在外各驻点招商办的常态化联系,及时获取最新招商信息,确保柳南区招商工作有的放矢、靶向发力。大力实施场景招商模式,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为招商引资赋能,通过“云招商”“VR考察”等线上工具筛选目标企业,实现精准对接。另一方面,我们还将制作高质量招商宣传片、产业白皮书、政策宣介指南,借助推介会等各类活动对接招商资源。
三是持续推动项目落地,做实产业发展支撑。围绕上通五“一二五”工程、柳工集团“三全”规划、广汽集团“菱势工程”,聚焦工程机械、汽车制造、特色食品三大特色优势产业,以及智能装备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融入链主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,促进上下游协同形成集群效应,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升链、优势产业延链、新兴产业建链、短板产业补链。谋划打造高端模具产业园与上通五智慧停车场,全力促进上通五河西基地岛式工厂等一批项目投产运行,五寨山白云石深加工、桂味联智慧冷链食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,有效填补产业链空白,为主机厂赋能。紧扣谋划、洽谈、签约、开工、建设、投产、达产七个关键环节,坚持以经济一张表为统揽,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全周期全要素服务保障协调工作机制,切实把项目建设的“实物量”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“含金量”。
三:坚持奋斗为荣,切实让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成为柳南干部身上最鲜明的特征
今日之柳南,有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、大力支持,有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、同舟共济,柳南区前进的底气更加厚实、动力更加充沛。柳南区将始终充满信心斗志,争取在最好的时期,拿出最好的状态,干出最好的业绩,切实让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成为柳南干部身上最鲜明的特征。
一是抢抓时间马上干。人勤春来早。发展的时机往往稍纵即逝,必须争分夺秒、紧抓快干。去年,柳南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,但一时好不代表一直好,成绩虽然令人鼓舞,形势更加催人奋进。现在是前有标兵、后有追兵、左右有强兵,谁一步抢先,便能步步领先;谁一局落后,便会局局被动。柳南区将不断增强等不起、坐不住、慢不得的紧迫感,全面“紧起来”、迅速“动起来”,抓紧时间往前赶、抓住机遇加快干,紧扣重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、挂图作战,说到做到、干脆利索。
二是创新举措科学干。谋事是干事的前提,干事是谋事的方向。柳南区既要谋到点子上,也要干到关键处,否则光说不练假把式,舞台搭得再好,自己不上台,永远是观众。实干不是盲干、胡干,得其法,事半功倍;不得其法,事倍功半,必须尊重实际、遵循规律,把握正确的方式方法。柳南区将用好“十指弹琴”的工作方法,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准自身定位,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弹好高质量发展的“主旋律”“协奏曲”,努力推动时间效益最大化、工作效率最优化,确保各项工作推进速度快、落地见效稳、执行效率高、实际成效好。
三是上下同心拼命干。实干为要,想干是前提。只要真想干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。哪里想干事的人多、想干事的风气浓厚,哪里发展就快、事业就红火,反之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倒退。在推进“一体两翼三园”建设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柳南篇章的过程中,柳南区将重点关注干部是不是实干、工作是不是创新、业绩是不是过硬、人民群众是不是满意。让真想干的人有机会、有舞台,有成就感、有荣誉感;让等待观望、犹豫不前的人跑起来、跟上队;让躺平混日子的人没市场,靠边站。
目前,柳南区有7.2万余户市场主体、184家规上工业企业,还有大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,这是柳南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气所在、根基所在。柳南区将努力推动龙头企业顶天立地,加快推动中小企业遍地开花,力争让柳南枝繁叶茂的“企业之树”成长为郁郁葱葱的“产业之林”。柳南区将进一步树牢正确工作导向,切实练好高质量发展的“看家本领”,挺起现代化建设的“产业脊梁”,力争以柳南一域发展之实绩实效,为柳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、发展新质生产力、建设制造强市多探路、多闯关、多破题。
编者按:《今日柳州》2025年第2期刊发柳南区委书记肖源署名文章《坚持实干为要、创新为魂、奋斗为荣 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》,全文如下:
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、壮大实体经济、发展现代制造业高度重视,多次发表重要讲话、作出重要论述,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。推动高质量发展,是党中央、自治区党委作出的重要部署,是柳州加快破局求变、突围求进的迫切需要。柳南区是广西传统工业大区、物流大区,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得天独厚。必须锚定党中央、自治区党委、市委系列决策部署要求,聚焦自治区“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”建设战略任务和柳州“推进新型工业化、发展新质生产力、建设制造强市”战略目标,围绕“工业立区、物流兴区”发展思路,坚持以构建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方向,以河西高新区和柳州铁路港建设为载体,以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、RCEP示范项目集聚区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“三大园区”建设为带动,扎实推进“一体两翼三园”建设,全力塑造柳南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优势,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积极贡献。
一:坚持实干为要,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干实业、大抓工业、大兴制造业上来
坦途是走出来的,事业是干出来的。推动高质量发展,实干是唯一出路、不二选择。柳南区必须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,坚持把大干实业、大抓工业、大兴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,朝乾夕惕、克尽厥职、久久为功。
一是坚持大干实业,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是推动柳南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、关键之为,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支撑。我们将坚持实体经济当家,坚决摆脱劳民伤财的“形象工程”和“政绩工程”,推动经济发展脱虚向实,切实把精力放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上来。重点是加快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、先进制造业为龙头、现代服务业为牵引、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,大力发展设施农业,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,稳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,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提质、新兴产业培育三年行动,加快推动工程机械、汽车制造、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全链条向新能源、电动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。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,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,积极壮大多元化消费场景,有序推进“产销分离”“主辅分离”“工贸分离”,以更加高效的经营服务平台推动形成新的增量。
二是坚持大抓工业,扎实推动二产“接一连三”。工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“主战场”“主阵地”,是柳南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所在,也是优势所在。但今天的优势不会自然变成明天的胜势,只有不断积蓄优势、放大优势,才能巩固优势、形成胜势。我们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,以工业武装农业,用制造牵引服务,推动三次产业相互嵌入、相互赋能、相互成就。进一步廓清强工业、兴产业、促发展的全链条思路举措,持续放大柳南区“工业基础好、体量大,产业生态完善、配套半径优良、供需关系和谐、物流网络畅通”等先发优势,扎实推动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、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,加快形成引领性的决胜力量,切实以工业的高质量发展,辐射带动全区经济平稳有序增长,努力形成“一花绽放、满园飘香”的发展局面。
三是坚持大兴制造业,着力挺起柳南制造“坚强脊梁”。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,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筋骨,筋骨强健方能行稳致远。柳南区将充分利用河西高新区和柳州铁路港这两个重要载体,不断吸引各类专业市场、加工企业、贸易主体集聚发展、聚链成群、集群成势。依托柳南区物流优势,以全面接管柳州铁路港为契机,想办法在现有政策条件下,加快推进闲置土地综合利用,探索在铁路港内开展产业用地混合供给、兼容开发。同时以“物流枢纽+产业集群”模式,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资源,进一步强化“硬联通”、提升“软联通”、畅通“微循环”,持续以物流集聚优势助推柳南制造“抱团出海、向海图强”。总之,柳南区将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牵引,扎实推动工业和物流这两颗“明珠”,在柳南交相辉映、相得益彰。
二:坚持创新为魂,切实以创新的思维和举措大优环境、大抓招商、大干项目
发展靠产业,产业靠项目,项目靠招商,招商靠环境。柳南区将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,以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和更加开放的理念,大胆闯大胆试,扎实优化营环境、加快招商引资、推进项目建设,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柳南实践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。
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夯实招商引资基础。优质的营商环境,既是吸引力、竞争力,更是生产力、驱动力。聚焦企业发展、项目建设需求,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开展并联审批、现场联审,进一步打破部门壁垒,强化跨部门的协同机制,优化审批流程、提升审批效率,着力打造高效的政务生态。用好“工业110+”“区长直通车”等涉企服务工作机制,以最大的诚意、尽最大的努力,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、多层次的优质服务,确保广大客商“来了就想留,走了还想来”。土地、人才、金融、物流、用能等方面的成本,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选择落地。柳南区在这些要素保障方面,既有优势,也有短板,特别是土地和物流方面,柳南区将成立专班重点研究推进,着力降低企业综合成本,为高质量发展接续拓宽空间。同时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,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,妥善处置矛盾纠纷,规范市场竞争秩序,重拳打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,确保广大企业家在柳南放心投资、专心经营、舒心生活、安心发展。
二是持续创新招商模式,打牢项目建设前提。当前,依靠优惠政策的传统招商模式内卷式竞争严重、日渐乏力,需要因时而变、与时俱进、开拓创新。柳南区将大力实施以商招商模式,用好政企联合招商工作机制,充分发挥头部企业、重点企业和地方商会、行业协会的辐射带动作用,梳理上下游关键环节、目标企业清单,制作产业链招商“全景图”按图索骥,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企业落地集聚,扩大产业集群效应。大力实施资本招商模式,探索与头部投资机构合作,吸引更多基金和社会资本参与,通过“基金+项目”“股权投资”等方式挖掘潜力项目,吸引优质企业。大力实施驻点招商模式,坚持借船出海、借梯登高,主动加强和市级招商部门以及在外各驻点招商办的常态化联系,及时获取最新招商信息,确保柳南区招商工作有的放矢、靶向发力。大力实施场景招商模式,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为招商引资赋能,通过“云招商”“VR考察”等线上工具筛选目标企业,实现精准对接。另一方面,我们还将制作高质量招商宣传片、产业白皮书、政策宣介指南,借助推介会等各类活动对接招商资源。
三是持续推动项目落地,做实产业发展支撑。围绕上通五“一二五”工程、柳工集团“三全”规划、广汽集团“菱势工程”,聚焦工程机械、汽车制造、特色食品三大特色优势产业,以及智能装备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融入链主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,促进上下游协同形成集群效应,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升链、优势产业延链、新兴产业建链、短板产业补链。谋划打造高端模具产业园与上通五智慧停车场,全力促进上通五河西基地岛式工厂等一批项目投产运行,五寨山白云石深加工、桂味联智慧冷链食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,有效填补产业链空白,为主机厂赋能。紧扣谋划、洽谈、签约、开工、建设、投产、达产七个关键环节,坚持以经济一张表为统揽,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全周期全要素服务保障协调工作机制,切实把项目建设的“实物量”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“含金量”。
三:坚持奋斗为荣,切实让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成为柳南干部身上最鲜明的特征
今日之柳南,有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、大力支持,有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、同舟共济,柳南区前进的底气更加厚实、动力更加充沛。柳南区将始终充满信心斗志,争取在最好的时期,拿出最好的状态,干出最好的业绩,切实让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成为柳南干部身上最鲜明的特征。
一是抢抓时间马上干。人勤春来早。发展的时机往往稍纵即逝,必须争分夺秒、紧抓快干。去年,柳南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,但一时好不代表一直好,成绩虽然令人鼓舞,形势更加催人奋进。现在是前有标兵、后有追兵、左右有强兵,谁一步抢先,便能步步领先;谁一局落后,便会局局被动。柳南区将不断增强等不起、坐不住、慢不得的紧迫感,全面“紧起来”、迅速“动起来”,抓紧时间往前赶、抓住机遇加快干,紧扣重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、挂图作战,说到做到、干脆利索。
二是创新举措科学干。谋事是干事的前提,干事是谋事的方向。柳南区既要谋到点子上,也要干到关键处,否则光说不练假把式,舞台搭得再好,自己不上台,永远是观众。实干不是盲干、胡干,得其法,事半功倍;不得其法,事倍功半,必须尊重实际、遵循规律,把握正确的方式方法。柳南区将用好“十指弹琴”的工作方法,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准自身定位,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弹好高质量发展的“主旋律”“协奏曲”,努力推动时间效益最大化、工作效率最优化,确保各项工作推进速度快、落地见效稳、执行效率高、实际成效好。
三是上下同心拼命干。实干为要,想干是前提。只要真想干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。哪里想干事的人多、想干事的风气浓厚,哪里发展就快、事业就红火,反之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倒退。在推进“一体两翼三园”建设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柳南篇章的过程中,柳南区将重点关注干部是不是实干、工作是不是创新、业绩是不是过硬、人民群众是不是满意。让真想干的人有机会、有舞台,有成就感、有荣誉感;让等待观望、犹豫不前的人跑起来、跟上队;让躺平混日子的人没市场,靠边站。
目前,柳南区有7.2万余户市场主体、184家规上工业企业,还有大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,这是柳南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气所在、根基所在。柳南区将努力推动龙头企业顶天立地,加快推动中小企业遍地开花,力争让柳南枝繁叶茂的“企业之树”成长为郁郁葱葱的“产业之林”。柳南区将进一步树牢正确工作导向,切实练好高质量发展的“看家本领”,挺起现代化建设的“产业脊梁”,力争以柳南一域发展之实绩实效,为柳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、发展新质生产力、建设制造强市多探路、多闯关、多破题。